近日,一则“老人偷偷剃光孩子胎发,宝妈崩溃大哭”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。视频中,一位年轻母亲发现刚满月的女儿胎发被家中老人用剃刀全部剃光,当场情绪失控痛哭。老人则解释称“剃胎发能让头发长得更好”,但这一传统做法却让新手妈妈陷入焦虑。针对此事,儿科医生呼吁:新生儿毛发护理需遵循科学原则,避免盲目操作。
事件回顾:传统习俗与现代育儿观的碰撞
据涉事家庭描述,老人趁宝妈外出时,用家用剃刀将女婴的胎发全部剃光。宝妈回家后看到光溜溜的女儿,瞬间崩溃大哭,质问老人为何不提前沟通。老人表示,自己遵循“满月剃胎发”的习俗,认为这样能让孩子头发更浓密。但宝妈担心剃发会损伤婴儿娇嫩的头皮,甚至引发感染。
类似事件并非个例。此前,
广东一家庭因老人坚持给新生儿剃“满月头”,导致孩子头皮出现多处划伤,最终送医处理。医生指出,婴儿皮肤厚度仅为成人的三分之一,剃发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肉眼不可见的伤口,增加感染风险。
医生专业意见:胎发护理需遵循“三不原则”
针对新生儿胎发护理和处理意见,儿科医生提出以下专业建议:
不建议过早剃婴儿的胎发
新生儿胎发具有保护头皮、调节体温的作用。过早剃除可能破坏头皮屏障,增加外界刺激和感染风险。医生建议,若胎发过长影响散热或清洁,可适当修剪,但避免使用剃刀,应用剪刀小心剪发,以避免拉扯。
不建议刮光头
剃光头会去除头发的保护层,如果头皮直接暴露在阳光下,易导致晒伤或热疹。此外,光头造型可能引发他人过度触摸婴儿头部,增加交叉感染风险,年以,医生建意应该避免过早的处理胎发。
禁止使用成人剃须刀
成人剃须刀刀片锋利,操作不当易划伤婴儿头皮。若需剃发,应使用婴儿专用理发器,并提前消毒工具。理发时需两人配合,一人固定婴儿头部,另一人快速操作,避免婴儿乱动造成意外。
科学护理:胎发的自然生长与清洁
医生强调,胎发的生长与遗传、营养密切相关,与是否剃除无关。新生儿头发稀疏、发黄是正常现象,随着生长发育会逐渐改善。日常护理中,家长需注意:
清洁:使用婴儿专用洗发水,每周洗2-3次,避免使用成人洗发水。
保湿:洗后涂抹婴儿润肤乳,防止头皮干燥。
观察:若发现头皮出现红疹、脱屑或异常分泌物,应及时就医。
家庭沟通:尊重与理解的平衡
此次事件中,老人与宝妈的分歧本质上是传统育儿观念与现代科学理念的冲突。医生建议,家庭成员应通过沟通达成共识:
提前沟通:在育儿决策前,全家共同学习科学知识,避免“经验主义”。
尊重差异:理解老人的初衷是关爱孩子,但需引导其接受科学方法。
寻求专业支持:若出现分歧,可邀请医生或育儿专家参与讨论,提供中立建议。
结语:科学育儿,从细节做起
新生儿护理无小事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孩子的健康与安全。此次“剃胎发”事件提醒我们,育儿需以科学为依据,避免盲目跟风传统习俗。作为家长,我们应主动学习权威知识,用理性与爱为孩子筑起成长的保护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