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结婚人数十强省份:
广东领跑,中部人口大省紧随其后根据《中国统计年鉴2025》及民政部统计数据。
2024年结婚登记人数前十的省份依次为:
广东(51.19万对)、河南(47.13万对)、四川(35.3万对)、江苏(35.2万对)、山东(35.1万对)、安徽(29.8万对)、河北(29.5万对)、云南(28.3万对)、贵州(27.6万对)、浙江(27.2万对)。广东以超50万对的结婚登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,且初婚人数达83.19万人,成为唯一初婚破百万的省份,并且广东省生育率也连续七年稳居榜首。河南作为中部人口大省,以47.13万对紧随其后,四川、江苏、山东则均超35万对,形成第二梯队。
	
人口结构与政策驱动:
广东的“双冠王”现象,广东的婚姻数据优势源于三重因素,人口虹吸效应:作为常住人口第一大省(超1.3亿),广东青壮年占比达65%,深圳市、广州市等城市吸引大量外省年轻人口。2024年,深圳以9.19万对结婚登记量居全省第一,广州、湛江市分列二、三位。政策便利化:广东率先推行婚姻登记“跨省通办”,30%的结婚登记来自外省户籍人口,降低了异地情侣的领证门槛。地域文化影响:潮汕地区以传统婚育观念著称,离婚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而珠三角地区则因年轻人口密集,婚姻市场活跃度更高。从“甜蜜暴击”到“婚姻洼地”,与广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地区。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的离结比(离婚对数/结婚对数)分别达72%、68%、65%,老龄化与外流人口导致婚姻稳定性下降。例如,吉林2023年外流青年超80万,不仅适婚群体锐减,中老年夫妻因分居与经济压力离婚率攀升。反观贵州,虽常住人口规模较小,但以27.6万对结婚登记跻身前十,得益于自然增长率较高(2023年出生率10.65‰)。年龄与政策趋势:25-29岁群体主导婚育市场,民政部数据显示,2024年25-29岁年龄段结婚人数达428.8万人,连续12年成为占比最高的群体。这一趋势与政策支持密切相关:全国28省份已延长婚假,婚姻登记“全国通办”政策已经取消了户口本要求,进一步便利异地领证结婚。例如,上海市2024年办理跨省婚姻登记2.52万对,占全市总量的18.7%。
	
结语:
婚姻数据背后的社会镜像,从广东的“婚都”繁荣到东北的婚姻困境,31省份的婚姻数据揭示了人口流动、政策创新与文化传统的复杂互动。随着适龄婚育支持体系不断完善,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婚育需求,将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关键课题,结婚就对应着生育,毕竞中国是传统的国家,不结婚生育的人群,几乎可以勿扰不计,所以,按2024年结婚率对比2023年下降的幅度20%来看,中国2025年预计可以生育763万人,这与很多砖家通过各种大数据的统计得出的885万人,有100多万的缺口,尽管按计划生育的建档来看,每年的7-8月份,这个数据就已经得出来了,但并没有相关报道,就2025年8月份发布的鼓励生育政策来看,生育率这个数据恶化状态,应该会更加严峻,估计2025年总生育人口会在700万上下。
	
	
返回顶部